二胎催生无效,专家又提一“新方案”,父母们

摘 要

  在祖父母一代,通常会生好几个孩子,多达七八个,一些年轻人会想,之前生活条件那么困难,为什么他们还要生这么多,他们负担得起吗?事实上,当时多生孩子主要是为了“养老”

在祖父母一代,通常会生好几个孩子,多达七八个,一些年轻人会想,之前生活条件那么困难,为什么他们还要生这么多,他们负担得起吗?事实上,当时多生孩子主要是为了“养老”,多生一个孩子相当于一份劳动力。和现在的“精养”不一样,以前是只要养大就可以了,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并不高。

1982年,我国正式开始实行“计划生育”政策,提倡晚婚晚育,少生优生,有计划地控制人口。同年,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。在接下来的30年里,我国的人口增速都控制在较合理的范围内,据有关部门称,计划生育至少少生了4亿人。

但是,在我国实行了近40年的“计划生育”政策中,很有可能要被彻底“废除”了:首先,自去年初以来,已有10多位专家学者建议“全面放开三胎”,任泽平、马光远、梁建章、莫天全等大咖均发言直指“我国人口问题严峻”,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;

其次,今年4月,央行在一份文件中说,“我国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,要认识到教育和科技进步难以弥补人口的下降。为此,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,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、生产、入托、入学中的困难,综合施策。”专家解读,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可能会全面放开。换句话说,计划生育政策可能会被完全废除。即使名义上不废除,但未来全面开放三胎、开放四胎的背景下,该政策也形同虚设。

2016年二孩政策实施后,新生儿数量比2015年增加了130万,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。自2017年以来,我国的出生总数一直在下降,从1700多万下降到1400多万。截至2019年底,新生儿总数已减少300多万。专家预测,如果目前的情况继续下去,到2100年,中国人口将不足10亿。

一方面,新生儿数量减少。另一方面,有更多的老年人。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,养老压力越来越大。到2020年底,我国有14个城市经历了“人口负增长”。它们分别是沈阳、无锡、葫芦岛、鞍山、黑河、抚顺、威海、舟山、泰州、扬州、盐城、镇江、绍兴、常州。

为了改善这种状况,各省都加入了催生大队,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倡议。在河南,只要没有遗传病,重组家庭可以生三个孩子。而其他省份则通过发放教育补贴、生育补贴、延长产假,甚至上门走访等方式来进行催生。

“成家立业,结婚生子”一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。在二孩政策实施的同时,为何催生仍然无效?我们认为归根结底有这几方面原因:

1.住房问题。

确切地说,不断上涨的房价抑制了年轻人要孩子的愿望。可以说高房价是天然的避孕药。事实上,住房成本的上升直接导致了年轻人不结婚、晚婚、离婚和不孕率的急剧上升。不需要太多的精确计算,一线城市年轻人的最低住房成本为200-300万元,二线城市则超过100万。即使在很多三四线城市,房价也已经进入了“万元”时代,所以买房需要花光一个家庭的积蓄。

2.教育问题。

包括教育开支及人力。一些机构所做的调查和统计,从出生到大学毕业,涵盖所有的消费生活,教育,娱乐等等,一线城市养一个娃的最低成本是200万,二线城市也高达150万,三线城市也不低于90万。从这个角度看,抚养孩子的成本几乎和买房子的成本一样。但困扰许多家庭的更大问题是谁来照顾孩子。

城市生活压力大,父母要去上班,否则房贷、车贷、日常消费费用都在一个人身上,很容易难以承受。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,留在乡下?这在过去倒是可行的,但新一代的爸爸妈妈们显然不愿意这样做。因此,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,年轻人生孩子的意愿仍然无法提高。

3.观念的转变。

易居研究院研究结果显示,出生率会随着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下降,生育率会下降,而且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与经济地位呈正相关。坦率地说,在人口素质普遍较低的过去,很多人自由生育,妇女就像“生殖工具”。现在完全不同了,“少生优生”的观念深入人心,大多数人想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,孩子的质量对数量的替代效应很明显。

4.考虑到工作、前途。

许多职场女性面临着事业和生孩子之间的选择。一旦怀孕,有了孩子肯定会对她们的事业产生影响。打拼那么多年实在不甘心,因此会把生孩子的事情排在事业之后。例如,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女士,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舞蹈事业,放弃了做母亲的机会。

5.老公不可靠,没有安全感。

之前看到这样一则视频,丈夫催着妻子要孩子,劝道:“你年纪也不小了,咱赶紧生孩子吧,我会让父母来帮你带孩子,我也会帮你分担家务,你所有的牺牲,我都会帮你补回来。”

老婆火冒三丈:“什么都是帮我啊,帮我啊,孩子是我一个人的?”我牺牲了自己的时间、精力、健康以及升职机会,你光说帮,你怎么帮,又拿什么帮”视频下的评论一片哗然,指责这位丈夫使用了“帮”这个字,孩子是自己的,家也是自己的,何来帮助,所做的一切都是分内的责任而已。

有些男人是被家里给宠坏了,他们回到家就知道打游戏,或者往沙发一躺玩儿手机,一点不知道分担家务。

想要提振年轻人的生育意愿,达到“催生”的目的,到底怎么做才有效果呢?与伪专家空洞的口号相比,一些真专家的“新方案”是相当值得称道和被采纳的。例如,人口专家梁建章提出“生1个孩子奖励100万”。

在梁建章看来,鼓励生育是一项综合工程,包括很多社会政策的改革,其中就包括教育和房地产方面的复杂改革。说白了,只有提供真正的经济支持,直接补贴有更多孩子的家庭,才能真正有效。按照每年多生1000万个小孩来计算,财政拿出10%进行补贴,奖励给每个孩子100万元。当然,这种奖励不可能全是现金,而是所得税和社保减免,购房贷款补贴等多种形式。

对于梁建章的“新方案”,我们联系的家长们表示完全赞成,甚至有人说如果政府真的实行这个政策,他们至少要三个孩子。这也证实了我们所说的。要真正实现“催生”的效果,政策必须首先关注住房和教育,因为这是当代年轻人“不生”的根源所在。一些专家一味地呼吁“放开三胎”甚至是“全面放开生育”,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,更不可能真正扭转年轻人的生育观念,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不是不想生,而是不具备生孩子的条件:买不起房结不了婚,即便生了孩子又养不起。

有鉴于此,梁建章的“新方案”提案简直就是最完美的方案。他从年轻人的角度提出建议,直接、准确、有效地击中痛点。教育改革方面完全可以尝试通过采取托儿所、幼儿园免费,并且对多子女家庭减税并按数量累进制补贴等方式,来降低家庭养育孩子的负担。

再以“购房贷款补贴”为例。虽然不一定是现金发放,但足以成功帮助数千万普通老百姓实现买房梦想。据梁建章的说法,符合条件的年轻人需要自己的第一套住房,可以获得“无息”贷款。按照今年2月份全国平均房价每平方米10658元计算,如果你购买100平方米的房子,总房款是106万元。30%首付31.8万元,贷款总额74.2万元。无息贷款可以帮助买家节省83.9万元的总利息。这意味着帮助购房者减少了一半的住房压力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